印刷产业新市场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6日 点击:[1]人次
印刷产业:新市场 新机遇
在过去 20 年里,越来越多的外商将他们的生产线转移至中国,在未来,将继续如此,可见中国正变成世界工厂。事实上,中国已成为紧随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二大生产加工基地。许多世界 500 强企业也逐步落户中国,其中包括汽车制造企业如通用、丰田、宝马和大众等 : 高新技术公司如 IBM 、摩托罗拉、诺基亚和日立 : 连锁超市如沃尔玛、家乐福、宜家和吉之岛 : 餐饮业巨头如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和饮料巨头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 生化和药物巨头如杜邦、宝洁、默克等。
一、FDI(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现状
中国自 1979 年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吸引不少外商来华投资。在过去的 24 年里,外商直接投资额累计达 4880 亿美元,仅 2004 年,外商直接投资额有望超过 600 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依据中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多数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到制造业和零售业。随着中国加入 WTO ,中国政府已经向世界承诺将面向外商逐步开放服务业和其他市场。
二、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1998年到1999年间,当整个亚洲处于金融危机的包围时,中国却创造了惊人的 GDP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分别保持了 5.21% 和 4.75% 的增长率,仍高于其他国家正常年份年增长率。胡锦涛总书记在 2004 年博奥论坛年会上指出 : 在 1979 年到 2003 年的 25 年中,中国经济平均年增长率为 9.4% ,中国的 GDP 从 1978 年的 1473 亿美元跃升到 2003 年的 1.4 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强国。然而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目前仍过着中等水平的生活, 2003 年的人均 GDP 为 1048 美元,居世界第 100 位。
胡锦涛说,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力争在 2020 年前使中国的 GDP 超过 4 万亿美元,人均 GDP 达到 3000 美元,年均增长率为 6.5% 。据相关部门预测,中国在 2004 年到 2008 年的 GDP 增长率不会低于 8% ,所以翻三番的目标不难实现,到那时中国人的购买力将是 2003 年的 3 倍之多,中国人的受教育水平也将大幅提高,从而带动了人们对广告和阅读材料的广泛需求。
三、中国印刷业现状
中国的印刷市场到底有多大是很难估计的,这是因为中国目前仍缺乏对印刷业各种数据的有效的统计手段。如下数据忽略了对印刷设备和纸张的统计,仅包括印前、印刷、印后和印刷工作流程的产值统计。
1. 中国印刷业经营状况
1995 年到 2004 年中国印刷工业总产值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印刷业与 GDP 的增长不尽相同,只是在 GDP 的增长速度很高时,中国印刷工业的总产值与之吻合。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印刷工业迅速发展,从1995年的61亿美元增长到 2004 年的 260 亿美元,印刷业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要归功于生产能力的快速提高和高质量的纸张及其他材料的使用。
印刷工业总产值相对 GDP 所占份额一直在不断增长, 1995 年印刷工业总产值仅占 GDP 的 0.86% ,说明当时印刷业落后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到 2003 年这一比率增长到 1.59% ,非常接近于美国 1.65% 的水平。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印刷工业总产值占 GDP 的 1.5% ~ 3% ,中国正接近这一水平。但是在经济发达国家和中国之间,人均印刷总产值却存在很大差异,美国是 550 美元,英国、德国和日本分别是 407 美元、 264 美元和 640 美元,而中国只有 20 美元。印刷市场在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也很不同。
2. 中国印刷业构成
中国习惯将印刷市场分为 5 部分 : 印前、书刊印刷、报纸印刷、包装印刷和其他印刷。商业印刷可任意归入四类中的任意一类,所以很难掌握,包装印刷包括硬纸盒的制造、包装材料、商标、海报和其他广告材料、包装纸、金属和塑料容器等。其他印刷包括文件印刷、数据处理和保密印刷。
包装印刷占很大比例,在 2003 年占印刷总量的 48% ,接近 110 亿美元,而美国这一数据仅为 15.8% ,这说明中国用在出口产品和国内市场的包装材料非常多。这种趋势在未来几年仍将不断持续,而且政府也将进一步鼓励更多的企业投资包装印刷。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数据表明,包装印刷企业在未来几年的增长率估计将达到 10% ,而其他印刷的增长速度只有 3% ,可见其中差距之大。
报纸印刷的增长速度仅次于包装印刷,总产值为 45 亿美元,占印刷总产值的 20%: 其他印刷占 13% ,为 29 亿美元 : 书刊印刷业占 11% ,为 26 亿美元。
3. 中国印刷业的规模
对中国印刷企业的数量由两种说法,一种是有 163000 多家,一种是 92400 家。事实上, 163000 多家中有 7000 家是打字、复印和快印业, 92400 家指的是印刷及相关企业。
2003 年书刊、报纸、杂志、商业印刷和印前、印后加工企业合计有 9950 家,占印刷企业总数的 11%: 包装印刷企业 31300 家,占 34%: 其他印刷企业共 51150 家,占 55% 。
2003 年全国印刷业从业人员总数为 300 多万,报纸种类为 2000 种,期刊种类为 9165 种,出版的各类图书 19 万种(包括新书、再版、海报、明信片、年历等)。
4. 中国印刷业的所有制构成
在改革之前唯一存在的国营企业在过去的 25 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图 6 所示,在 92400 家印刷企业中,只有 7000 家仍为国营企业,占 8% ,很多国营企业已转为有限公司或股份制公司,允许企业管理者或职工持股,甚至允许企业外的投资者投资并占主要股份,这种新型的企业在 2003 年共有 17000 家,占 18% ,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已成为印刷业所有制的主要形式,分别达到 24000 家和 36000 家。最后一类是外商(包括来自香港、澳门和台湾)投资印刷企业,包括外商与内地业主合资和外商独资两种,这类印刷企业只有 2200 家,但其中大多数是中到大型的高质量印刷企业,他们在中国印刷业的现代化管理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管理、质量标准、高技术和各种商业模式方面带来新的理念。
5. 海外投资中国印刷业情况
来自海外的最大投资者有来自美国的当纳利和艾利 . 丹尼森,来自日本的凸版印刷、 NIPPO 和西口有香,来自新加坡的时代印刷和 SNP (新加坡国家印刷出版集团),来自台湾的富彩和永丰,来自香港的中华商务、雅图仕、利丰雅高、勤达、星光、金杯、永经堂、力嘉和长兴等印刷企业。
在 2001 年 12 月中国加入 WTO 之后,政府在 2002 年至 2003 年期间批准了 170 家外商投资企业,总投资额超过 10 亿美元,在 2200 家外商投资的印刷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都将工厂建在了广东省(约 1600 家)和上海及其邻近地区(约 200 家)。
6. 中国的区域性印刷产业带
由于沿海地区在实施对外开放和改革政策后的快速发展,区域性印刷产业带正在形成。吸引多数外商投资者的两个印刷中心是珠三角和长三角。
珠三角由于其毗邻香港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印刷生产基地。据香港印刷商会的统计数据,有 1400 多家香港企业投资于该地区,从业人员超过 30 万人。印刷工业总产值超过全国印刷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主要服务于本地市场和出口。
另一个印刷中心是长三角,由上海、江苏省和浙江省组成。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已成为中东部贸易和工业中心。这里的印刷业的综合产值已接近南方的珠三角地区,长三角也像珠三角一样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不容忽视的是环渤海地区,这里是全国的出版中心,有 300 多家出版社,占全国出版市场的 40% ,但是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印刷业相比,这一地区印刷业相对落后,许多出版社不得不将其全彩图书拿到珠三角和长三角去印刷。
珠三角综合 GDP 为 4700 亿美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长三角为 3400 亿美元,占 24% ,环渤海为 3600 亿美元,占 25.4% ,三个地区和起来占全国印刷业 GDP 的 83% ,并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四、外商投资中国印刷业的相关政策法规
1. 中国的相关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与 2002 年 1 月 29 日颁布了≤设立外商投资印刷企业暂行规定≥,其中第三条指出,国家允许设立从事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其它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的中外合营印刷企业,允许设立从事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的外资印刷企业。
第六条第五点指出,从事出版物、其它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的中外合营印刷企业,合营中方投资者应当控股或占主导地位。其中,从事出版物印刷经营活动的中外合营印刷企业的董事长应当由中方担任,董事会成员中方应当多与外方。所以外商投资者(包括来自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投资者)若想进入出版印刷领域,在申请之前,首先必须寻找中方合作伙伴,这可能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对现在的包装印刷而言,则要容易得多,因为它们可以建立全控股的企业。
设立外商投资印刷企业的申请程序为 : 首先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如果投资金额超过五千万美元,必须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然后到外商投资管理部门备案,并获得许可证,最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获得营业许可证。
在实施之前,还应熟悉一些相关的法律条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2000 年 10 月 31 版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1990 年 4 月 4 日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2000 年 10 月 31 日颁布)
印刷业管理条例( 2001 年 7 月 26 日)
设立外商投资印刷企业暂行规定( 2002 年 1 月 29 日)
印刷业经营者资格条件暂行规定( 2003 年 1 月)
这些法律条款的英文版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官方网站 :www.fdi.gov.cn 找到。
2. 投资中国印刷业的方式
进入中国印刷市场可以有多种渠道 :
①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